close

  前幾天在睡前莫名地想起了奶奶,想著想著,奶奶和我的童年是劃上等號的,若要說兒時我對家人的記憶,第一絕對是奶奶,再來是媽媽,很難過的其實爸爸的回憶是非常薄非常淡,像罩上一層薄紗一樣,好像就在那兒卻怎麼都看不清。

  對奶奶的印象,就是每天早上非常早起,然後一階一階地慢慢走下樓梯,搬個板凳坐在巷口,然後就會有一個接著一個,住在附近的婆婆媽媽,從菜市場回來,坐下和奶奶聊天。聲音清楚到在四樓的我都聽的到,我的台語大概就是這樣熟悉的吧。中午吃過飯後,睡個午覺,又從三樓慢慢步下巷口,接著早上的事,直到我們的吃飯時間。奶奶常常在樓下對著在四樓的我大喊:「去幫我買紅茶豆漿哦!」然後總是給我一百元,要我自己也買一杯,我就這樣,向隔壁街在鐵馬上作生意的老阿伯買了兩杯,然後她總是會說「找的零錢就給你當零用錢吧。」這些錢也是我小時候所有存的錢的來源,而我的童年,也就是因為這樣是和奶奶綁在一起的。

  總覺得這世界對奶奶也是很不公平,她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,人老了後,因為膝蓋的風濕,她只能慢慢走,日子就是這樣,每天坐在巷口和街坊鄰居聊天,吃飯睡覺,然後再坐在巷口,這樣過了十幾年吧(至少從我出生到奶奶身體不好為止都是這樣的。)奶奶有脾氣,但她的脾氣不是那種非常覇道的脾氣,而是獨自生氣地說話,但卻不一定會有人順著她。小時候,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,但幾天前想到事情竟然是這樣的,讓我十分地難過和生氣,為什麼要這樣對待奶奶?

  高雄的老家,是奶奶和爺爺打拼一生買下來的,二十多坪的五樓透天,三戶家庭各住一層,奶奶一定非常自豪,我也認為十分了不起。奶奶對媳婦們都算不錯,她的善良不會對人說什麼尖酸刻薄的話,人當然會抱怨,頂多說個啊今天的菜太鹹了,但以我對奶奶的認知,這並不是嫌棄,這只是她沒有惡意並且只是真心的話而已,抱怨也僅止於此,從不會像電視上或報紙副刊中一些苦媳婦說婆婆不喜歡她,百般刁難這樣事。

  奶奶就是個好人,善良。

  可是為什麼,許多家庭總是愛把老人當成拖油瓶,踢來踢去?為什麼就非得安排「這個月你們負責煮飯給奶奶,下個月才輪到我們。」我知道這是因為各個家庭間為了公平所商討的,我能理解,但我不能理解把這樣的事當成負擔的心態,像是計較著好像什麼時候誰吃虧了一樣,這樣,就像是把照顧當成一個負擔、一個責任、一項工作罷了。如果我意識到自己是這樣被人們看待的,我想我一定會十分難得地覺得,我活著是否給人帶來了麻煩吧。這樣對一個家庭努力那麼多的人,不該是這樣被對待,但是奶奶也許是類似神經大條,大而化之的人吧,也或許是她八十歲了,人也遲鈍了,對這些事都沒有感覺吧。

  我想到了那些說著酸話的國語,那些在奶奶面前說的風涼話,因為奶奶聽不懂國語。我想到了嬸嬸說,只有初一十五才吃素,就以為是做好事;想到堂哥堂姐邊看電視邊說著一些數落人的話;想到媽媽對姐姐說,她很煩每次都要洗碗,水用超多的很浪費;也想到媽媽對奶奶生氣的說,好啦妳是聽不懂哦?他們要吃飯就會出來了不用妳叫啦。而奶奶她,在其他人用國語說些數落的話時,是什麼都不知道的,也許也是正滿足地吃著飯,也許被大聲念了也不會覺得難過,依然開心地叫「孩子們快出來吃飯哦!」奶奶從來無法感受到惡意,這樣的人,不應該是一個讓人寶貝的長者嗎?我才想起,小時候的我,每每在聽到媽媽對奶奶說這些話時,心中總是非常生氣,偏偏這樣的對話總是沒幾天就會出現。我想,奶奶在當時對我的意義是大於父母的吧,也許更是因為如此,我在稍大的年紀後,總是會對母親很冷淡…

  一生努力地支持著家庭,在爺爺過世後一個人孤獨,一個人孤單地在房間,除了我之外應該沒什麼人會進房陪她吧。還記得裡頭的所有的傢俱都十分的有古味:木製的床上面舖著榻榻米、竹枕、非常中式的櫃子、針線盒、爽身粉…我算是奶奶帶大的,把我養的白白胖胖的,吃午餐時會問我要不要跟她一起吃,一棟透天的房子在午後只有我們,大人們出門工作,年紀較大的小孩上學去了,而我就在樓下伯父家的客廳和奶奶吃著白粥,配麵筋和脆瓜,吃飽後在奶奶的房間和她睡午覺。到現在我還能記得,奶奶總是向右側躺,左手拿著竹扇慢慢搧呀搧。

  我現在好想問奶奶,當時的妳,對於生活的想法是什麼呢?這樣的單純單調,等待時間流動的日子,對於週遭的人近乎於零的互動,這樣的生活妳是怎麼想的呢?一個人的時候都在想什麼呢?在巷口時,還沒有人經過陪妳聊天時妳在想什麼呢?搖著扇子的左手會痠嗎?請讓我幫妳搧扇子好嗎?

  奶奶病了的時候,大伯一家對奶奶的事非常不關心,甚至有時候連該誰帶去看醫生,醫藥費要怎麼算也十分計較。最後,爸爸看不下去,說我們自願以後照顧和打理奶奶的事就好,什麼分攤的鳥事都不管了。這是我高中時的事了。奶奶從三樓搬到一樓住(從前是租給人開店的)因為行動不便,不能上下樓梯了,不是坐著輪椅,就是躺在床上,空盪盪的一個大房間,被外傭照顧。也許因為母親看到爸爸照顧奶奶時難過的神情,對奶奶好像也變的較好了,讓我漸漸淡忘了小時候奶奶的生活是怎樣的了。

  人啊,能否在年老時,不那麼孤單?他們奮鬥了一生,把成果留給了後代,他們是應該好好地被尊重被對待,辛苦一生,在最後被保護被呵護,甚至過著像太上皇的生活,也絲毫都不過份。而不是在最後的人生,變的更孤單,更沒存在感,獨自面對這樣空盪的房間,冰冷的床舖,熟悉的一切全都不見了,甚至連身邊這個照顧她的人是誰者不認識,也許記憶力漸漸消失,在我瘦下來後,改了名字後,奶奶幾乎認不得我是誰了。

  不知道為什麼,我好想念奶奶,如果我不是家族中年紀最小的(爸爸是老么,而我又是爸爸的老么,國中時堂姐們都當媽媽了。)如果在奶奶還能到巷口和鄰居聊天時,我已是現在這個年紀,就像堂姐們一樣,我現在就好想要陪著奶奶聊天,聽著她老人家說些固執又老古板的話,然後笑笑地回應她,主動拿著她喜歡喝的紅茶豆漿給她,甚至輪到我包個大紅包給她才對,讓她感到不那麼孤單,讓她感到和這個孫子聊天能不無聊。

  我能明白為什麼我在前幾晚睡覺時想到奶奶這樣的生活時,濕了眼框的舉動,即使是現在為了打這篇文章,我心理浮現了奶奶坐在巷口的板凳上,一個人的背景,我依然感到鼻酸。

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索拉斯 的頭像
索拉斯

We run like a river

索拉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